转基因需要向种子公司购买?这也能黑!(1 / 2)

看见网络上一糊里糊涂的网民,叫做“林昌根”?,没有任何文化,没有任何常识,没有任何逻辑,非要用偏见抹黑转基因。

他的意思是说,转基因的种子,不管是玉米,大豆,都需要向种子公司购买。知道为什么吗?培养豆芽,相当于第二次栽培。而农民购买种子,就意味着被控制。

这纯粹是胡扯淡的观点!

阴谋论者的观点认为农民购买转基因种子就意味着被种子公司控制,原因是转基因的玉米、大豆等种子需要向种子公司购买,且以豆芽栽培类比,认为这是一种会导致农民自主性丧失的商业模式。这种观点虽有一定传播度,但实际上是对转基因技术及种子产业的误解,深入分析后不难发现其中存在诸多站不住脚之处。

从种子购买模式来看,购买种子是现代农业生产的普遍现象,并非转基因种子所独有,这是进入现代化社会、工业化发展之后的必然选择。

在过去,农民采用自留种的方式进行种植,看似无需额外购买种子。然而,自留种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传统自留种在第二年、第三年种植时,常常会出现严重退化的情况,产量大幅下降。农民是最务实的群体,他们从事农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收成,增加收入,自然不会坐视产量下降而不顾 。为了多挣钱,他们当然会选择去购买质量更好的种子。无论是转基因种子还是非转基因种子,都是向生产厂家购买。就像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农民需要购买种子进行种植,并且杂交水稻不能留种,国家也不允许留种。与之对比,转基因种子在我国是允许留种的,从这一点来看,转基因种子在留种的自主性上反而更能让农民满意。

再看“二次栽培”与种子购买的关联,以豆芽培养类比转基因种子种植并不恰当。豆芽是利用豆类自身的营养储备在适宜环境下发芽生长的过程,豆类种子的遗传物质在这个过程中并未发生改变,它属于简单的萌发过程,不涉及品种培育和遗传改良。而转基因作物种子的培育是一项复杂的生物技术工程,通过精准的基因编辑,赋予作物新的优良性状。这种技术投入需要大量的科研成本和时间成本,种子公司进行研发并销售转基因种子,是为了收回研发成本并获取合理利润,同时也将先进的农业技术传递给农民。农民购买转基因种子,是为了利用这些经过改良的优良特性,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这与豆芽培养的简单萌发有着本质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从农业发展历史角度审视,种子产业的发展一直是随着科技进步不断演变的。早期农民自留种子进行种植,但随着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和对产量、品质要求的提高,传统自留种方式逐渐暴露出局限性。例如,自留种容易受到病虫害侵袭,导致品种退化,产量和品质逐年下降。而现代种子公司通过科学的育种技术,不断改良品种,为农民提供更优质的种子。转基因种子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产物,更是在抗逆性、产量提升等方面有着显着优势。以抗虫转基因棉花为例,在我国广泛种植后,棉铃虫的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了农药使用量,提高了棉花产量和质量,农民从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是农业科技进步对农民生产的积极推动,而非控制。

关于种子公司控制农民的说法,从市场竞争角度分析也缺乏依据。种子市场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市场,并非由单一的种子公司垄断转基因种子业务。全球范围内有众多种子公司参与转基因种子的研发和销售,不同公司推出各具特色的转基因种子产品,这就为农民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种植条件和成本预算,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种子品牌和品种。这种市场竞争机制促使种子公司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价格,以吸引农民购买,而不是控制农民。同时,政府部门也会对种子市场进行严格监管,确保市场的公平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