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的天空,似乎总带着点灰蒙蒙的压抑。没过几天,这份压抑就化作了实实在在的纸张,糊满了益城乃至周边城镇的大街小巷。
益城的大街小巷就热闹了起来。不过这次不是因为集市,而是一队队官兵拿着浆糊桶,气势汹汹地在上张贴告示。
“让开让开!都看清楚了啊!”
一个士兵一边刷浆糊,一边对围观的百姓吆喝。
告示上画着元歌那张标志性的笑脸,下面写着醒目的“通缉”,还特别用红字标注“擒获此贼者,赏金万两,封千户侯”。
卖炊饼的老王凑过来瞅了一眼,嗤笑道。
“万两黄金?就咱们那位陛下?”
旁边茶摊的老板一边擦桌子一边接话。
“可不是嘛!上次说剿匪有功赏五十两,最后发下来就一个瓜子,还说是陛下体恤民情特意给的恩典。”
“哈哈哈!”
肉铺的张屠夫笑得手里的砍刀都在抖。
“你们记得不?去年陛下丢了个玉佩,全城搜查,最后捡到的人别说赏赐,直接被当成小偷给杀了,说是惊了圣驾!该死!”
买菜的李大娘挎着篮子直摇头。
“哎哟喂,这画上的人看着挺俊,怎么就得罪了那位抠门祖宗?”
两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站在告示前指指点点。
“老兄,你看这赏格,未免太过虚浮。”
“确实,以今上一贯作风,怕是画饼充饥呀。”
路边玩耍的孩童也学着大人的样子议论。
“狗蛋,万两黄金是多少啊?”
“傻啊你,就是骗人的!我娘说陛下连丢一块钱都得心疼半天!就这种人怎么可能给别人黄金万两呢?”
酒馆里更是热闹,几个酒客就着这事下酒。
“老刘,你要不去试试?万一真给赏钱呢?”
“得了吧!上次帮官府抓了个江洋大盗,你猜怎么着?赏了我一句为国效力是百姓本分!然后就把我赶出去了。”
连街角的乞丐都拄着棍子发表意见。
“我要是信了这个,还不如信明天陛下会请我进宫吃饭!”
绸缎庄的老板娘一边量布一边对顾客说。
“您瞧瞧,这陛下是多恨这个人啊,舍得开这么高的价码。不过这小哥长得倒挺俊的,可惜了!”
“恨是真的,”
顾客撇嘴。
“舍得?那可未必。”
两个衙役奉命在茶馆门口张贴,听见里边的议论,忍不住小声嘀咕。
“头儿,您说这次真会给赏钱吗?”
“给个屁!上次那个通缉令,人抓到了,刘缺德就说“给他卖命是理所当然的事”,死活不给,就把我打出来了。我要是还不信他的鬼话,我就是猪!”
卖糖人的老爷爷笑呵呵地对围着的孩子们说。
“这告示啊,看看就好,可别当真。陛下要是真这么大方,咱们的税赋早就减半咯!”
就连路过的外国商人都被同伴提醒。
“别掺和这事,刘缺德的赏金告示,比沙漠里的海市蜃楼还不靠谱。”
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句。
“真要是有万两黄金,陛下早就自己藏着掖着了,还能轮到咱们?”
这话引来一片哄笑。一个大婶抱着洗衣盆路过,撇撇嘴。
“与其信这个,不如信我家的老母鸡明天能下金蛋!”
最后,告示在百姓们的说笑声中成了街景的一部分。有人甚至开玩笑说。
“这画师手艺不错,把这人画得挺俊,撕回去贴灶台倒是合适。”
夜幕降临时,打更人敲着梆子走过街巷,看着在风中哗哗作响的通缉令,摇头叹道。
“唉,又是个骗傻子的把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