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杂文——汇总(一)(2 / 9)

两者也可能统一,以什么方式是否有更高的文明从中诞生就要看人类自身了;

在此我们还可以多谈一些题外话,东方文明相对于西方文明,在近代发生了一次断档的危机。这次危机在时间上可能不及欧洲的中世纪那样漫长。但是在对自身文明的破坏程度上,却一点也不亚于西方文明经历的那段黑暗时期。甚至更有过之,因为它让一个伟大的文明不得不在外力的强压中低下了头,承认自己落在了后面。这是西方文明所不曾有过的,即使在漫长的时间中它并未站在最前端,但在内心深处却始终可以保存着一份自豪。而东方文明却在清朝结束时将这份自豪一起丧失了。

回顾历史,不得不承认在其一阶段,东方文明发展的脚步在一点点放慢着前进的步伐,直至停止。这个时间节点可以追溯到何时的呢?有人说可以上溯到明朝,在其封锁海防后就将中国禁固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一个文明与外界其他文明减少交流后对其自身的发展将会带来很大的阻碍。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在其漫长的岁月里,这种来自海上的信息对这个文明的发展,作用一直是有限的。而东方文明却一直以其自有的脚步前进着,并未停止,反而在大多时期是领先着其他文明一段距离。这就不能不说,若以明朝的封海政策作为文明消退的起因就有些偏颇了,至少不能说,因为明朝封海这政策本身对文明进程造成了如此无法挽回的影响。

一个文明的发展活力更多的在于自身,不管其多辉煌,外界环境多么理想,如不能有其足够让其自身发展的活力,那么这个文明必定会走向衰败。而面对这个危机时,能挽救这个文明的也只有这个文明自身。如一个人一样,一个文明的基因已决定了它能走多远;但比人幸运的是,偶然的意外对一个文明的伤害实为有限。一个个文明如宇宙中的星辰,对其的珍视也远超于个体的人。

——————(上章回复)——————

境遇

这世界上有多少善就几乎会有多少恶;人有错误的理解,就会有错误的决定和错误的行为。

一个人,美丽的女人,独自来到一个陌生的村庄,没有依靠,需要帮助,她是无害的;在村庄中生存下来后,给于了村庄她的一切;但这其中并非都是她的自愿,如她的肉体,可她的表达并不能唤起人们足够的善;人的恶有时需要强制约束,人的善也同样,当一个饥饿的人可以无代价的得到足够的肉时,他不会停止,你拿善恶去衡量他本身就是非善恶的,如在自以为以一颗天地之心来渡万物那就有些可笑了;那些无法替代,只有一个人自己能做到的事,你又凭什么有信心来引导别人,这太可笑了;如因此在得出人是恶的,这个世界多么的无可救药,那你就滑向了那个心中所厌弃的深渊,并无借口可开脱。

人对善恶自以为的划分是多么的可笑;她自以为的可以与不可以并不是天地的标准,只源于人过度的自我,人在有什么行为之前要先了解人原本的真实,人性中包含着丝丝的真谛,但并不可靠,人一切发自感性的喜爱都源于爱自己,即自身喜爱的内化,难免荒谬;

人与境遇的关系,即人与外界的关系;人本身有善恶之本性,境遇同样有善恶之分别;

人之善遇到境遇之善,谓之昭昭,天地为之清明;人之善遇境遇之恶,谓之自强,天地之本意;人之恶遇境遇之恶,谓之弃,天地之不容;人之恶遇境遇之善,谓之勉,天地之仁慈;

相同的恶,相同的善,相同的机遇,相同的效果,为善则善,为恶则恶,并不因善恶的存在其结果无直接必然的反应有异。

——————(上章回复)——————

内在的固态无差别

人的划分有很多种方式,在思维层次上我们也可以用一种粗浅的方式大致划分为两部分表和本。即外在表现和内在本质,这两方面有